广州蔬菜配送文化节目成荧屏开年亮点
发布时间:2018-03-04 发布者:鑫原泰公司 所属类别:饮食文化
文化节目成荧屏开年亮点
春节假期还没完毕,红姐煎饼馃子摊位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龙──春节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也带火了天津卖煎饼馃子的红姐、陕西西安做水盆羊肉的老白等许多平凡的美食家。无独有偶,另一档文化类节目《经典咏传播》在春节期间开播后也引发了激烈反响,用盛行音乐的方式传唱经典诗词,让传统经典在新时期有了新的传播方式。
以情化人,文化节目再创新
由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经典咏传播》于大年初一至初三晚间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感化力一经亮相便被评价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节目中,88岁钢琴家巫漪丽深情演奏《梁祝》、贵州山区孩子天籁之声演唱《苔》、谭维维演唱的《墨梅》都成为了春节荧屏的一股清流。
据引见,《经典咏传播》是央视2018年推出的重点创新节目,节目以传统文化“发明性转化、创新性开展”为目标,约请经典传唱人用盛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节目中,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员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梁祝》首位钢琴伴奏谱缩写者与首演者,88岁的巫漪丽经过互联网技术与节目现场实时连线,结合演绎了这部爱情经典诗篇;明代钱福所做《明日歌》经由王俊凯以现代旋律唱出,立即被网友奉为“听一遍就能记住,基本停不下来,真是2018年第一洗脑神曲”。节目播出后,“经典咏传播”“王俊凯经典咏传播”“巫漪丽”“潘鼎坤”“陈涌海将进酒”“凤凰传奇,将进酒”等关键词相继登上热搜榜。“白日不四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狗年第一励志盛行语录,点燃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热情。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以为,《经典咏传播》在集结文艺圈力气的同时,依托国度平台、发起全民传唱、打造全民经典。节目将线上线下渠道贯串融通,为参与的音乐人赋予“经典传唱人”身份;与之同时,场内场外的“跨屏心动”,让每位观众乃至听众都能够成为“经典传唱人”,共同为喜欢的作品累积心动能量,极大调动观众的卷入感和积极性,以众人拾柴之力,带动新的文化传唱潮流。它不再是单纯的电视节目,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型音乐文化活动。
不拘一格,多维解读饮食文化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正在央视热播,据理解,《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共8集,主题分别是用具、小吃、宴席、食养、厨人、点心、节气和交融,每集50分钟,19日起连播8天。
总导演刘鸿彦说,第三季在传承前两时节目风格、气质的同时,研发发掘了“用具”“食养”“交融”等新的创作主题,多角度透视美食背后的文化,探求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人与食物的关系。
在第二集引见小吃的章节中,在天津卖煎饼果子的红姐让天津观众觉得格外亲切。据悉,红姐是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发现的另外一位十分有特性的人物。在片中,她做的是普通的煎饼馃子,但又有不平常的中央。传统的煎饼馃子是有考究的,红姐坚持用父辈传承下来的配方,为大家奉上二十年前的老滋味。有观众表示,“舌尖3”中参加不少纪实画面,特别是人物故事局部,大量采用纪实言语讲述人物背后的故事,使得整个影像的作风与之前有所不同。对此,总筹划周塬表示:“第三时节目希望美食和人物互为观照,以一种最生动的、最丰满的状态呈现出舌尖故事。”
总导演刘鸿彦说,观众会取得关于美食的一种满足感,会被食物背后的人物故事所触动,同时也会有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慨。希望观众能有兴味更多地理解传统文化。“其真实食物背后,我们想更多地去探寻文化性的东西。把文化吃到肚子里,这是真正的‘咬文嚼字’。在发现食物之外,更多地去探寻美味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渊源或文化元素。我们想在前两季优秀的根底之上,更多地增加一些文化颜色。